首頁 > 綜合 > 正文

【楚天評】東湖評論:生態畫筆勾勒長江大保護典范之城

2023-08-30 13:57:11來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資料圖片)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綠水青山、碧海藍天、萬千生靈在地球上相依共生,構成了一個復雜龐大而又精妙絕倫的生態系統。

生態,是個亙古不變的話題。“天地與我共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揭示人與自然的關系;“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吐露生命的本質。古往今來,我國古代文學藝術中有關自然環境的作品不計其數,無不閃耀著古代先賢的生態智慧。近代以來,隨著工業文明的發展,一些機器模糊了蟲鳴,在經濟高速發展的背后,生態環境問題也不容忽視。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是關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會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曾經飛沙的毛烏素沙漠,如今重披綠裝;“東方魔方”草方格緊緊“鎖住”寧夏中衛的黃沙,讓“塞上江南”實至名歸;城市里昔日黑臭的“生產岸線”變成綠色“生態岸線”。一個個“綠色奇跡”的背后,印刻著無數人的奮斗堅守;一個個“復綠染綠”的故事,折射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力度與成就。

共飲一江水,共護長江美。被賦予建設長江大保護典范城市使命的宜昌,擁有世界級的山水資源和自然風貌,位于長江經濟帶核心節點,是推進長江大保護生態政策的排頭兵。

近年來,宜昌在城市發展中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從“化工圍江”到“江豚逐浪”、從王家河油庫碼頭轉變為江豚廣場和長江大保護教育基地、為中華鱘讓路而設計成懸索橋跨江的伍家崗長江大橋......宜昌以壯士割腕的氣魄,通過多年努力使河流復青、岸線復綠,實現高水平長江生態保護修復,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纖纖不絕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生態保護非一日之功,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們要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引領者、保護者、建設者。從愛護草木、保護水資源等身邊小事做起,從節約水電,綠色出行等點滴日常做起,讓綠色成為發展底色,讓節約成為日常習慣,讓節能成為生活態度,打造長江大保護典范之城。

助力長江大保護,推動健全生態保護制度體系越織越密、越織越細,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向實里走,向長效走。共同繪就“萬里江山恣意開”的生態畫卷,共赴“美麗中國”之約。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鄧羽雪(宜昌夷陵)

責編:詹薔

標簽: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相關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