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業 > 正文

【世界獨家】溫州兄妹28歲南下東莞創業,三年賺了35億 | 新股觀察

2023-06-13 09:53:26來源:36氪  

東莞塘廈鎮將迎來一個新IPO了。

近日,廣東銘基高科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向深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準備在創業板上市。如果上市成功,將是塘廈鎮的第6家上市公司。

銘基高科背后是一對溫州兄妹南下東莞淘金的故事。


(相關資料圖)

2003年4月,王彩曉剛好28歲,她便帶著大他5歲的哥哥王成富來東莞開廠創業。哥哥出資10萬,自己出資40萬,股權也二八分。

如今,王彩曉身價已超過10億,哥哥身價也過2億元。溫州人善于經商的性格在王彩曉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除了把自己的親哥拉入公司,王彩曉還安排了自己的兩個姐姐王彩芬、王彩平擔任公司采購總監和行政專員。

就連董秘王秋紫也是王彩曉女兒,今年剛好28歲,大學本科畢業后在德勤呆了9個月就回到了公司繼承家業。

值得一提的是,寧德時代投資系長江晨道還投資了銘基高科4100萬元,拿下第三大股東地位。寧德時代既是銘基高科客戶,也成了股東。

靠賣連接器拿下聯想、寧德時代、海康威視大客戶

銘基高科的業務其實比較簡單,就是為大公司生產連接器。連接器的作用是接通電流,以保證電子設備中的信號傳輸。

連接器

全球連接器市場是一個5000億規模左右的市場,每年還保持5%左右的復合增長。中國是最大的連接器市場,去年市場占有率超過三分之一。

連接器最大的市場應用是PC電腦。按照目前的全球排名來看,聯想、惠普、戴爾、蘋果、宏基五家公司占了全球70%以上市場。所以銘基高科要想有訂單,必須拿下這幾家大客戶。

從招股書來看,PC電腦也是銘基高科最早的業務。前五大客戶中,聯想名列其中,最近三年貢獻逐步加大,分別有1.3億元、1.5億元、1.8億元訂單。同時,銘基高科也通過拿下戴爾供應商緯創,間接供貨給戴爾。但戴爾的貢獻每年基本持平在1.3億元左右。

當肉眼可見的PC電腦沒有增量的時候,銘基高科也開始轉向手機客戶。手機市場有過4年高速增長期,全球市場從2012年的7億部翻倍至2016年的15億部。但隨后逐年下滑,去年維持在12億部左右。這個市場一樣企業集中,三星、蘋果、小米、OPPO、維沃,占比超過70%。

銘基高科在2020年拿下了維沃、華為手機訂單,分別貢獻1億、1.9億元業績,一年后,華為雖然沒有增加訂單,但維沃增加了翻倍訂單,一舉成為第一大客戶,貢獻2.3億元業績。但是到了2022年,華為從五大客戶中消失,維沃也將為第二大客戶。

但事實上,手機類連接器生意毛利極低,銘基高科只能做到5%毛利率。和20%毛利率的PC電腦形成巨大差距。

為了應對這種突變,銘基高科找到了荷蘭一家大型百貨超市Action替代,但購買力只有華為的60%。

當PC電腦和手機都增量不足的情況下,銘基高科瞄準了新能源汽車。但目前只是拿到了供應商認證,還沒有貢獻特別明顯的業績,認證客戶包括贛鋒鋰業、理想汽車、寧德時代、億緯鋰業、小鵬汽車等。

產品拓展

從全部業績來看。銘基高科2020年-2022年實現收入11億元、12.4億元、11.4億元,同比增長12.7%、下降8%;對應凈利潤0.67億元、0.56億元、0.7億元,同比下滑16%、增長25%。

不過,如果把銘基高科現金流和凈利潤做個對比能發現,獲取現金的能力比較強。具體來看,因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凈流入8637.27 萬元、1.01億元和 7029.56 萬元,占當期凈利潤的129%、180% 和 99%。

此外看得出,銘基高科的融資渠道單一,過去只能靠自我造血和銀行借款。直到2020年引入第一筆6000萬元融資,長江晨道、東莞創投、寧波超興分別投資4100 萬元、1500 萬元、400 萬元。

這一輪估值15億元,對應凈利潤的22倍PE,估值不算特別離譜。但是和投資人簽了對賭協議,要求在2023年12月31日前完成IPO的申報,如果申報失敗,這三家合計4%的股權須由創始人王彩曉回購。

一樣準備去印度投資建廠

最近幾年,對于中國工廠來說,一個繞不開的話題是去東南亞投資建廠。銘基高科早在2019年9月,就通過香港公司成立了印度銘基。

按照印度的法律要求,成立私人公司至少需要2名股東,所以王彩曉象征性的出資10盧比(即人民幣0.8元),持有1股。

但是,據銘基高科說法,后來由于印度當地的法律、政策、經商環境以及過去幾年宏觀經濟波動的影響, 印度銘基并未實際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硬氪此前報道過一家高增長深圳公司——古瑞瓦特,也于2023年2月開始去越南建第一個海外工廠,并進入了測試階段。古瑞瓦特是土生土長的深圳公司,最近三年業績年年翻倍,從2019年的10億增長至去年的70億元,凈利潤從不到1億增長到12億。

所以去東南亞儼然已成為勢不可擋的趨勢。

這背后當然也和銘基高科外銷占比高有關系。在收入構成中,內銷占比逐年在下滑,已經不到4成。外銷逐年增長到六成左右,其中通過保稅區出口占40%左右。

從商業邏輯來說,內銷毛利率低,選擇加大投入出口是高效率體現。此外,作為一個人力密集型行業,東南亞的成本也會下降明顯。

數據來看,銘基高科最近三年的員工總數從4000人減少到了3000人,其中占比最高的生產工人減少最明顯,從3500人減少到2500人。一方面可能是需求確實在走下坡路,對工人需求沒有那么高;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加大引入了自動化設備,機器逐漸替代了一部分人力工作。

在招股書中,銘基高科還提到了一起和跨境大賣通拓的訴訟。去年4月,銘基高科向深圳國際仲裁院提出申請,要求通拓繼續履行合同,并在收到合同貨物后支付129.36萬元貨款,以及承擔3.6萬訴訟費用。最終銘基高科贏了這場訴訟。

通拓是曾經的跨境大賣,還被上市公司華鼎收購過。但因為早期的野蠻生長,特別是遇到2021年的亞馬遜封號潮后。鋪貨大賣生存環境急轉直下,大量賣家倒閉。這個背景下,通拓也元氣大傷,付款能力不夠也直接影響了像銘基高科這樣的客戶訂單。

在銘基高科的競爭對手中,立訊精密是最頭部。去年2140億收入、105億凈利潤。目前資本市場給到的估值是21倍PE,對應市值1900多億。

所以如果按照同樣的估值給到銘基高科,那2022年凈利潤對應的市值就在14億元。和2020年的估值幾乎沒有任何提升,也就是說,這三年投資人是沒有什么賬面回報的。

巧合的是,事實上,在第一次融資前三個月。即 2020 年 5 月,銘基高科股東會通過了2025萬元的分紅,相當于每 10 股派發現金股利 2.70 元(含稅)。

對于銘基高科來說,在經過一系列對比之后,也清楚目前資本市場環境。因此其募資也比較保守,一共想通過IPO募集4億。

客戶

對于一個極度依賴大客戶的代工廠來說,資本市場的擔憂是一旦大客戶訂單丟失,會增加不確定性。翻開銘基高科拓展情況也更明顯證明這一點。

銘基高科于 2005 年進入鴻海(富士康母公司)供應鏈,2012年開始陸續成為戴爾、聯想等合格供應商,2011年成為東風汽車合格供應商,2014 年后與維沃、華為等展開合作。這種平均 2-3 年才能增加一個大客戶的商業模式,估值溢價會是一個大大的問號。至于上市后情況到底如何演繹,硬氪持續關注。

標簽: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相關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