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 網站導航
觀察家網 > 熱點 >

山東多地創新“信用+”模式:讓誠信“可變現”,治理“有溫度”

中新網 | 2025-04-27 15:37:25

隨著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不斷深化,誠信正深度融入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毛細血管”。在山東,一場以“信用+”為核心的創新實踐在多地展開,將“無形信用”轉化為“有形價值”,成為撬動社會治理效能提升的“金鑰匙”。信用變“積分”,鄉村治理更高效

“參加集體活動能攢積分,我家的日用品都是用積分兌換的,信用積分已成為我們村的‘硬通貨’。”近日,在泰安市寧陽縣堽城鎮保安村的超市里,貨架上擺滿了標注著“信用價”的生活用品。村民賈愛梅用信用積分兌換了肥皂和洗手液。

在寧陽縣前鶴山村的信用積分超市,村民憑借信用積分兌換心儀物品。寧陽縣委宣傳部供圖

據保安村黨支部書記王新廣介紹,該村推行守信積分與失信減分兩大板塊,采用積分卡兌換管理辦法,并將積分標準細化為義務勞動、公益捐贈、文明家庭等八大類,明確守信加分項20條、失信扣分項15條。

“堽城鎮62個村莊已全部成立信用議事會,定期評議積分事項。”堽城鎮黨委書記褚峰說,《堽城鎮農村信用積分管理辦法》創新“信用+N”模式,將積分與志愿服務、環境整治、矛盾調解、移風易俗等20余項重點工作掛鉤,有力推動鄉村治理水平提升。

“這個月,咱們小區居民參加各類志愿活動20余人次。”在聊城市東昌府區閆寺街道隋莊小區的黨支部會議室內,隋莊小區黨支部書記孫洪玉主持召開當月的信義積分評審議事會。孫洪玉介紹說,該小區設立信義“紅黃榜”,每月對信義積分進行公示,以此警示、激勵居民參與小區治理,優化治理效能。

近年來,閆寺街道以“信用+美麗鄉村”為切入點,創新探索信用、信義、信易“三信一體”的鄉村治理路徑,構建起農村社會信用體系。同時,該街道建立信用檔案,根據《聊城市東昌府區“信用+美麗鄉村”積分評價辦法》,列出185種具體行為清單并量化賦分,將信用管理的“軟約束”變成社會治理的“硬抓手”。信用變“資產”,企業融資更便利

在臨沂市蘭山區,深度(山東)數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創新推動商業信用票據化,搭建起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的信用管理閉環體系,引導企業運用票據進行規范化支付。

目前,該公司與中國建設銀行、平安銀行等近20家金融機構實現直連合作,構建起涵蓋2600余家優質承兌人的商票白名單體系,服務中小微企業數量超23萬家,普惠金融規模突破1194億元(人民幣,下同),有效破解供應鏈金融的信用不對稱問題。

臨沂市臨沭縣的多家金融機構則結合當地實際,推出“美德積分園區貸”“科創易貸”“美德園區個人貸”等“美德積分”信貸產品,精準對接不同企業金融需求。

同時,臨沭縣還構建起積分評定體系,基礎信用積分包括納稅、環保、專利等24項指標,美德增信積分聚焦黨建、招才引智、綠色低碳等八類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全面反映企業綜合實力。

2024年以來,臨沭縣持續深化“美德+信用+金融”機制建設,率先在臨沂市開展“美德積分進園區”試點工作。截至2024年12月,臨沭經濟開發區109家企業完成信用評級,授信107戶共計15.68億元,用信103戶共計10.08億元。信用變“標尺”,監管服務更精準

近日,棗莊市滕州市交通運輸局針對行政處罰次數較多的運輸企業,開展“信用修復專項培訓上門服務”活動,通過政策宣講、流程講解、案例剖析等形式進行“一站式”幫扶,分別對18家失信企業開展“一對一”信用修復專項培訓,協助企業完成信用修復申請。

滕州市交通運輸局開展“信用修復專項培訓上門服務”活動。滕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據了解,滕州市持續推進“信用修復一件事”,全面實行行政處罰決定和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告知“兩書同達”。同時,開展信用修復專項行動,主動告知失信主體行政處罰將被公示的網站、失信行為類型、最短公示期、修復流程等內容,擴大信用修復政策知曉度。2025年以來,該市幫助完成行政處罰信用修復達350余條。

而針對企業反映強烈的“重復檢查、多頭執法”等問題,聊城市茌平區則探索建立了貫穿商事主體全生命周期,銜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監管環節的“信用+”監管模式,通過大數據分析將商事主體分為A、B、C、D四類信用等級,實現“無事不擾”的精準監管。

從田間地頭到產業園區,從基層治理到金融服務,山東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正通過創新實踐,打破信用與生產生活的邊界,讓誠信之風吹遍齊魯大地,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信”動力。(完)

標簽: 廣州地鐵3號線延長線 1號線路線 成都到重慶火車時刻表

  • 標簽:廣州地鐵3號線延長線,1號線路線,成都到重慶火車時刻表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