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綜合 > 正文

東湖評論:治理網絡暴力需打好“組合拳” 全球時訊

2023-06-27 22:34:03來源:荊楚網 ?(湖北日報網)  


【資料圖】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起草了《關于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此起彼伏的網絡暴力,給網暴受害人帶來極大的困擾和傷害,對清朗網絡空間也是極大的破壞。三部門聯合發布《指導意見》,表明了國家堅決治理網絡暴力的態度。

網絡暴力屢禁不止,主要在于網絡空間具有虛擬性、網絡行為具有隱蔽性、互動形式具有匿名性。網民無需亮明身份便可在網絡背后肆意發言,加之當前網絡數據爆發式增長和傳播,大眾很難從海量數據中識別正確信息,極易被“牽著鼻子走”,從而喪失基本判斷。其次,目前我國的相關配套立法正在不斷完備,這中間有一個時間差,給了網絡施暴者鉆空子的機會。當前需要進一步完善網暴治理相關法律法規,并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進一步縱深推進網絡實名制,讓虛擬世界也規范有序,任何行為皆有痕跡可查,不給施暴者任何可乘之機。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整治網絡暴力也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監管部門要加強對網絡平臺的監管力度,督促和倒逼網絡平臺履行好管理責任,進一步細化網絡暴力信息分類標準,強化行為識別和輿情發現,及時預警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只有這樣,才能讓更多網暴亂象被第一時間發現,為相關機構和部門第一時間響應、及時治理網暴打好基礎。

平臺需明確責任,維護網絡“防火墻”。網絡平臺應主動承擔監管責任,進一步完善化解處置網暴的應急工作機制,充分平衡營利性和公益性,對短視頻、熱點話題內容進行嚴格審核,快速切斷網暴傳播鏈條,傳播社會正能量,積極引導正確社會輿論。加強互動平臺管理,及時清理違規違法信息,嚴防網絡暴力信息傳播,建立快速監督舉報通道,簡化用戶投訴程序,及時處理,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公民作為網絡的主體,需不斷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嚴格規范自身言行、遵紀守法,增強自身辨別力,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不盲目跟風,理性表達觀點,控制自我言論。此外,要嚴格遵守數字公民倫理道德和言論自由的法律邊界,融入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提升自身網絡文明素養,自覺抵制網絡暴力行為,還網絡空間一片天朗氣清。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王彧瑤(荊門市漳河新區)

責編:詹薔

標簽: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相關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