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綜合 > 正文

天天熱訊:「地評線」東湖評論:“互聯網+”助力古老非遺煥發新活力

2023-06-26 23:05:06來源:荊楚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短視頻博主“樂天Ryan”是一位借助短視頻將家鄉非遺向外推廣的90后。作為一名貴州人,他選擇回到家鄉,用相機記錄故土。他在短視頻平臺推出“記錄100個中國非遺技藝”系列食品,讓越來越多人了解、認識非遺,也促進了家鄉的形象傳播和文旅熱度。當下,“非遺+演藝”“非遺+飲食”“非遺+特色村鎮”等業態方興未艾,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為非遺“出圈”增添新的重要渠道。

短視頻和直播產業的興起讓越來越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同時涌現出一大批視頻博主通過短視頻分享日常,直播帶貨。例如花絲鑲嵌技藝非遺傳承人何青入駐短視頻平臺一年多來,就收獲了230萬粉絲,售出超20萬件工藝產品。《2023抖音電商助力非遺發展數據報告》顯示,過去一年,平臺上非遺傳承人帶貨成交額同比增長194%,成交額超過百萬元的非遺傳承人數量同比增長57%。通過各類電商平臺消費者可以直接購買非遺產品,節省消費者時間的同時也促進著產品品質的提升和品牌形象的打造,非遺產品通過電商平臺可以傳播到更加廣闊的地區,提高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和銷售量,提高當地經濟的活力和發展潛力,為經濟發展帶來新機遇。

互聯網可以讓非遺打破地域和時間的限制,讓“藏羌碉樓的營造技藝”“瓷胎的竹編技藝”“成都漆藝的一筆成畫”等等豐富多彩的非遺項目和內容展現在廣大群眾眼前。通過互聯網,現在很多年輕人也對非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觀看視頻,瀏覽公眾號,通過線上交流群與非遺進行更加深入的互動和交流,越來越多非遺項目尤其是許多小眾的非遺項目也為大家所熟知,甚至有一些年輕人主動參與到非遺技藝的學習和傳承當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及創新性發展。

非遺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旅游資源則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通過融合非遺文化和旅游資源,可以讓游客在旅行中感受到獨特的文化底蘊,同時也能促進旅游產業的發展。例如,很多人通過網絡了解到云南的白族文化、廣西的壯族文化等。這些地方有著獨特的民族風情和文化底蘊,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參觀和體驗,這樣既可以增強人們對不同地區歷史文化的了解和尊重,也可以促進不同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和合作。同時相關部門利用優質文旅類主播等“互聯網+”人才,為非遺傳播“納新”,鼓勵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門與熱門主播合作,邀請其推介城市、景區、地方歷史文化,為當地特色非遺項目“引流”“獲客”,也為提升家鄉文化底蘊增添了一份力量。

互聯網+技術為非遺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通過數字化呈現、網絡化傳播、展示動態化等方式,我們不僅可以將它們傳承下來并發揚光大,還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和關注到這些優秀傳統文化。同時,我們也需要注意到互聯網+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需要進一步優化和完善它們在傳承和發展中的應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利用互聯網+技術讓古老非遺煥發新活力。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杜雪麗(宜昌五峰)

責編:丁楚風

標簽: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相關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