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綜合 > 正文

東湖評論:對待食品添加劑,不宜談“添”色變

2023-05-17 18:47:21來源:荊楚網 ?(湖北日報網)  


(資料圖)

去年以來,一個與食品添加劑相關的熱詞“科技與狠活”盛行網絡,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再次引起大眾廣泛關注,由于餐飲環節即時加工、即時消費、直面顧客的經營特點,餐飲食品無法做到經檢驗合格后再食用,餐飲環節成為各路短視頻博主“打假”“揭秘”的主攻方向,當然,其中不乏一些以“販賣食品安全焦慮”博取流量的別有用心之人。其實,無論是確實存在的非法添加或濫用食品添加劑等食品安全問題,還是缺乏事實依據的暗指食品行業潛規則,損害的都是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利益,甚至還會引起食品安全恐慌,影響社會穩定。

從食品消費鏈條來看,消費者處在最末端位置,幾乎無法參與或掌握從原料到成品的食品生產加工信息,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和食品安全的不信任很大程度就是因為看不見“真相”造成的。想要打破消費者的食品安全焦慮和行業內的信息不對稱困局,需要監管者、消費者、食品企業和媒體等各方同向發力,相向而行。

首先,監管者要主動打破與消費者和食品企業之間的“信息孤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公開機制、行業信用評價機制和完善消費者的維權激勵機制,用更高的添加標準去規范商家。其實在法規層面,食品安全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規和相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對食品添加劑的生產經營的管理規定基本完善,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和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兩超一非”)問題,一直是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監管打擊重點。今年3月2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餐飲服務提供者食品添加劑管理的公告》,專門針對餐飲服務環節食品添加劑的使用作出進一步明確規定。一方面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可以更加方便地對餐飲企業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情況進行監督,督促餐飲企業按照法律要求和相關標準來合法、合理地使用各種食品添加劑;另一方面,餐飲企業通過向消費者公開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情況,可以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從而也倒逼餐飲企業能夠盡量減少或規范食品添加劑的使用。總體來看,近年來食品安全狀況穩中向好,廣大消費者不必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其次,食品企業嚴格落實食品安全法和企業主體責任是義不容辭的義務,誠信守法、質量合格是食品生產經營者必須守住的底線,主動公開生產加工過程,接受社會監督是發展趨勢也是企業的最大底氣。因為正確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劑是門科學,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才能在短時間內獲得正確的認識和了解,所以需要媒體和自媒體人更加科學理性的宣傳報道食品安全事件,傳播事實和真相,抵制以缺乏事實依據的“暗示”“玩梗”來蹭熱度、博流量,否則看似“懲惡揚善”的曝光,只不過是制造公眾焦慮和信用恐慌罷了。

最后,我們作為消費者也需要理性、科學看待食品添加劑和食品安全問題,不僅需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平日多學習和掌握相關知識,增強辨別食品安全訊息真偽能力,不被別有用心之人“帶節奏”。同時,充分利用投訴舉報權利,發現食品安全問題線索,可撥打12315熱線向市場監管部門反映。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何成江

責編:丁楚風

標簽: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相關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