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綜合 > 正文

天天快訊:【地評線】東湖評論:巡考不要隨波逐流,而要謀定后動

2023-04-14 15:49:18來源:荊楚網 ?(湖北日報網)  


【資料圖】

日前,有題為《山東考公團,正橫掃江浙滬》的報道引發關注,有一考生半年巡考26個崗位,引發網友討論,巡考一詞在大家眼前頻頻刷熱度。隨著畢業人數逐年攀高,引得大量的畢業生趨之若騖。為增加“上岸”幾率,巡考大軍也就應運而生,他們盡可能的報考能去的所有崗位,天南地北四處考試,有的甚至畢業后不就業全身心投入巡考。

誠然,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進入體制,為公務員體系注入新鮮血液,可以提高公服隊伍的整體實力,有助于提升地方社會治理能力。但是巡考大軍的持續壯大,勢必會造成人才浪費。

“條條大路通羅馬”“360行,行行出狀元”,巡考是上岸的合理選擇,但考編不是唯一出路,“上岸”也不會一勞永逸,要進行深入思考,充分分析比對,不要隨波逐流,深謀遠慮,充分考量,才是明智之舉。人生不盡相同,沒有標準答案,選擇自己適合的道路才是值得奮斗的方向。

要巡考先審視就業時局,離開校園一份耕耘并不定是一分收獲。一方面是畢業人數逐年攀高,2023年高校應屆畢業生達1158萬人,同比增加82萬人;另一方面是編制考試報考人數屢創新高,報錄比攀升,如2023年國考報考人數突破250萬人,平均報錄比接近70:1。面對如此大的就業壓力,就算通過巡考增加機會,但能夠“上岸”的還是小部分人,因此是花更多時間備考還是在外尋找實習提高求職競爭力,對于畢業生來說要做好取舍。就算選擇巡考也要做好一時半會兒不能成功的心理準備,適度的堅持是執著,執著是良藥;過度的執著是執迷,執迷是毒藥,可以巡,但不能亂巡。

要巡考先分析自身條件,巡考不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要認清自身所具備的各種技能與條件,如學歷、專業、考試能力、學習狀況以及家庭經濟條件、支持情況等,如果自己所學專業正是社會發展所需,在廣闊的市場空間中能夠有所作為,就業或創業也是不錯的選擇。另外也要看清巡考暗藏的無形消耗,它消耗我們的時間、機遇、情緒等,一股腦巡考,可能既荒廢了專業能力,又缺少工作經驗,導致在職場的競爭力江河日下,因此不要為了不清楚的選擇付出巨大的機會成本。

選擇成為體制內的一員就是要將個人奮斗融入到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當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生活的快樂在于內心需求的滿足,要對照內心價值,認真分析體制內工作是否與自己的人生追求相匹配,如果不是也應該盡早調整過來。

謀定而后動,不管是選擇巡考還是直接就業,都要充分全面考量,可以通過借助專業書籍、職業性格測試、就業指導師等多種手段助力自己做出更好更合理的抉擇,用自身的確定性迎接外界的一切不確定性,避免隨波逐流。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吳明 (宜昌當陽)

責編:丁玥

標簽: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相關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