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綜合 > 正文

東湖評論:讓更多“師傅”成為“老師”_全球今日訊

2023-04-10 19:40:39來源:荊楚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jù)媒體報道,由于一直招不到企業(yè)能工巧匠進校園授課,安徽省阜陽技師學院自2016年起,在沿街場地建設了廠房,以“用課時抵房租”的方式吸引汽修、汽配企業(yè)入駐。

據(jù)介紹,按約定,入駐企業(yè)的員工只需每學期在該校汽車專業(yè)完成相應課時授課,廠房租金就將以課時費的形式返還給企業(yè)。這樣接地氣的創(chuàng)新方式,有助于讓更多“師傅”搖身一變登上講臺,成為“老師”。

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長期以來,技能大師大多都只是在企業(yè)生產第一線,埋頭于車間廠礦,幾十年如一日,默默無聞地和機器打交道,幾乎沒有發(fā)光發(fā)熱,走上講臺的那一天。技能大師長期在生產第一線,長期和機器打交道,對機器的使用異常熟悉,一些人更是經過幾十年的摸索,總結出了一些獨特的方式方法,讓他們“上講臺”當老師,把他們的成功經驗、失敗教訓等分享給學員,這對技師學院廣大學員如何盡快學得“真經”,肯定是大有幫助的。

在去年修訂實施的職業(yè)教育法中,明確鼓勵職業(yè)學校聘請技能大師、勞動模范、能工巧匠等參與人才培養(yǎng)。各地多措并舉,大力推動產教融合,讓更多工匠教師進校園、傳授生產一線的新技藝,這對技能人才的成長成才,大有益處。

牛頓曾說過:“如果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一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弊尲寄苋瞬拧吧现v臺”,讓在生產第一線積累了豐富經驗的“師傅”當“老師”,讓他們面對面給年輕學員講解有關操作要領、注意事項、安全風險及多年的工作經驗,由于他們有長期的實踐經驗,很多經驗來自于自身實踐,其講解往往更接地氣,更有針對性、指導下,這樣的傳道受業(yè),無疑是讓年輕的學員們站在了他們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遠、飛得更高。

當前,不少企業(yè)似乎都存在這樣的現(xiàn)象,一方面,身邊就有不少的工人“師傅”,他們中不少人還是名聞遐邇的“工匠”;另一方面,又常常為缺少有實際操作經驗的“教師”發(fā)愁。推行產教融合,幫助更多有實踐經驗的“師傅”登上講臺,成為“老師”,讓學員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有助于他們盡快成長成才,早日擔當責任。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江文

責編:丁楚風

標簽: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相關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