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綜合 > 正文

最新消息:【地評線】東湖評論:守住一江清水,換來青山不負

2022-11-07 18:46:05來源:荊楚網  


(相關資料圖)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開展鄉村水環境治理。目前全國95%以上的村莊開展了清潔行動,超90萬名村級河湖長和巡護河員發揮積極作用,農村河湖面貌持續改善。這龐大的數字背后,彰顯了守護綠水青山的時代責任感和打贏碧水保衛戰的必勝決心。新時代“河神”用實際行動默默守護著一方水土,只為換來青山綠水不負。

推進岸線治理。實現水體沿線長清久綠,要全面堅持系統思維,推動全流域一體協同治理。要從河湖長的“沿線巡”到執法部門的“源頭治”雙向發力。水污染問題現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入河排污口是連接水里和岸上的關鍵節點,一些水體污染是企業生產直排導致。河湖的生態環境容量和自凈能力有限,綠色轉型是守護好一江碧水的關鍵所在。因此,沿線企業要迭代升級、轉型發展,只有減少污染源的排放,才能從根兒上減少水體污染再升級。與此同時,水利、環保、農業等多部門需要聯合發力,在指導、監管上做加法,倒逼企業減污降碳,走綠色環保發展之路。

復綠生態岸線。俗話說“人靠衣裳馬靠鞍”,一條干凈漂亮、綠意盎然并富有山水韻味的生態岸線不僅會給沿岸風景增色不少,而且也體現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的有效成果。隨著長江大保護典范城市的建設,宜昌秉持“美麗河湖,水潤宜昌”“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發展理念,完成由“源頭治污”向“岸線復綠”的轉變,并加快實施了長江流域水系生態復綠護水工程,特別是宜昌市自2015年起在湖北省率先推行河長制,經過不斷提檔升級,建立了完備的河湖長制工作體系,并加大了對小微水體的治理力度,一條條河流、一個個湖泊、一座座水庫宛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宜昌這片綠色畫卷上。

樂享生活岸線。清污治水、復綠護水的最終目的是讓居民群眾樂享自然、幸福生活。宜昌依水而建、與水共生、與水共榮。當前,宜昌正全力建設長江大保護典范城市,做美濱江沿線,勾勒出了上游“青峰峽江隱小鎮”、城區“一面云山一面城”、下游“江闊綠野田園城”的五百里風情畫卷。如今,水中魚翔淺底、江畔綠意綿綿、岸上樂享生活,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面接連上演,這更加說明了“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城,因水而興;人,因水而靈。守護這一江清水,不能僅靠這90多萬的河湖長,需要更多的江河湖泊“守護神”加入到護水隊伍中來,形成全民治水、社會共治的良好氛圍,在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中實現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美好愿景。

稿源:荊楚網

作者:葛建華(宜昌猇亭區)

責編:劉文穎

標簽: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相關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