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綜合 > 正文

【世界新要聞】東湖評論:嚴守食品安全底線才能“必勝”

2022-07-22 19:44:50來源:荊楚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日前,記者“‘臥底’必勝客兩家店的后廚,發現多種食品安全問題”一事沖上了熱搜。媒體曝光后,7月20日,必勝客中國官方回應:關于媒體報道的北京必勝客和諧廣場店和魏公村店的相關問題,我公司高度重視,已立即對上述兩家餐廳進行閉店調查,感謝社會對我們的監督。

從必勝客回應的時間上不難看出大企業在面對網民關切時,有著熟練的公關流程。只是,這波操作讓大眾在心里再次打起了問號:作為知名連鎖餐飲企業,卻頻頻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是不是一出現食品安全事故,企業只需一份態度誠懇的聲明,就能讓自己從風口浪尖全身而退?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一粒米一桌餐,牽動著千家萬戶,關乎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物質的不斷豐富,注重食品安全、倡導健康生活早已成為社會共識。此次的曝光,不是因為企業“倒霉”,被媒體發現了問題,而是因為企業本身存在問題,即便不是媒體曝光,從業員工、顧客都可能成為“哨點”,職能部門的專項檢查也可能會發現問題。所以,企業在食品安全問題上做手腳,最終只會自毀品牌信譽。

必勝客的食品安全問題并不是個例。當下,以網絡外賣訂餐為代表的“互聯網+食品”新業態方興未艾,在為人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消費服務同時,也給食品安全帶來了新的困擾和挑戰。如何讓食品更安全、更令人放心?

食品安全關系人民群眾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食品安全,關系健康中國建設,關系增進人民福祉。食品安全這張“考卷”,需要每個人、社會團體共同作答。在保衛食品安全的道路上,需要人人參與共管共治,當好食品安全的“守門員”,在生產、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擰緊“安全閥”。企業須以誠信為本,嚴格依照食品安全標準做“良心食品”,經營者須堅決向不達標或者安全存疑的食品說“不”,執法者須夯實責任,強化檢查和監管力度,消費者須善于運用投訴舉報渠道,維護自身權益,對食品安全問題“零容忍”。

同時,應進一步健全法律法規,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懲治震懾,完善社會監督機制,鼓勵和引導公眾參與,與時俱進創新監管方式,注重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提升監管效能,加快實現全程留痕、信息可追溯,強化風險全程管控,提升監管的透明度和公眾知曉度,嚴防死堵不留一片“真空地帶”,不給問題食品一絲可趁之機,真正讓不法制售者無處遁形。

食品安全之弦,須臾不可放松。必勝客事件再次警醒相關企業及從業人員,食品安全才是企業的生存之本,決定著它能走多遠、走多久。只有守住、把牢食品安全底線,始終把消費者安全健康放在核心位置,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必勝”之機。

稿源:荊楚網

作者:汪運欽(宜昌當陽)

責編:丁玥

標簽: 食品安全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相關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