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綜合 > 正文

【地評線】東湖評論:知網不自知,監管部門不可不自糾

2022-04-26 18:35:54來源:荊楚網  

本網評論員 徐芳

4月25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回復記者留言時表示,已關注到各方面反映的知網涉嫌壟斷問題,正在依法開展相關工作。今年3月9日,市場監管總局在回復記者留言時表示:我國《反壟斷法》禁止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實施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對知網是否涉嫌行業壟斷,市場監管總局稱,“正在核實研究”。(4月26日 長江日報)

去年年底,“知網擅錄九旬教授論文賠償70多萬”的消息就曾引發熱議。中國知網被人民日報等媒體批評“店大欺客”“借雞生蛋”,數字出版牽涉的著作版權和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引發輿論熱議。老教授的維權還沒完,近期,中科院因不堪近千萬續訂費停用知網,再次將知網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真可謂知網不自知,胃口太大,吃相難看。

當真是知網不自知?知網提供論文查重、學術期刊電子資源等信息服務,適當要價無可厚非,但借“知識壟斷”地位漁利,坐地生財,甚至不時打打法律的擦邊球,這恐怕就是揣著明白當糊涂了。

天下苦知網久矣。當中科院都被“漫天要價”的時候,輿論看到,隨著信息愈發集中,知網筑起的壟斷之“墻”愈發鞏固,已經在學術界獲得了隱性“定義”和“評價”的話語權。因此,對高校科研院所和學者而言,拒絕知網高昂使用費的的本質,是拒絕商業對學術的綁架。但從目前效果看,僅僅靠中科院或幾所高校的談判或抵制,可能短期內很難有明顯的效果。

在此情景下,即便知網不自知,監管部門不可不自糾。輿論期待,相關部門能夠促進論文數據庫市場分競爭,降低知識分享的門檻,打破知識壟斷。否則如《半月談》文章所言,倘若任由知網在壟斷之路上狂奔,任由輿論一次次發酵而又無疾而終,最終受到傷害的,將是學者的熱情與學術的進步。

此次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能夠關注到知網涉嫌壟斷問題,依法開展相關工作,已經開了一個好頭。期待知網的“墻”能夠盡快被推翻。

標簽: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相關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