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綜合 > 正文

【最閃亮的坐標】東湖評論:清明追思英烈,讓歷史照亮未來

2022-04-05 05:00:46來源:荊楚網  

人間四月芳菲始,梨花風起正清明。踏著仲春與暮春之交的節點,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如約而至。在清明節到來之際,全國各地采取“線上+線下”的方式,廣泛組織開展祭掃英烈活動。每一個為國捐軀的英魂都應銘記,危急關頭,他們挺身而出;抗擊疫情,他們沖鋒在前;生死瞬間,他們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危險留給自己……在這樣特殊的日子里,我們共同緬懷革命先烈,銘記英烈榮光,賡續紅色血脈,讓歷史更好照亮未來。

緬懷歷史,追憶無悔年華。一杯杏花酒,滿盞思故人。翻開波瀾壯闊的中國近代史,每一段歷史都刻骨銘心。從上海石庫門到嘉興南湖,一艘小小紅船承載著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過急流險灘,穿過驚濤駭浪,成為領航中國行穩致遠的巍巍巨輪,這其中離不開千千萬萬英烈,在山河破碎中浴血奮戰,在一窮二白里發憤圖強,在艱難困苦前劈波斬浪,把熱血和生命獻給國家和人民,為后輩樹立起一座座永恒的豐碑。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過去。緬懷歷史,追憶英烈事跡,賡續紅色血脈,讓紅色江山代代相傳。

致敬先烈,追尋力量源泉。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在革命戰爭時期,諸如李大釗、趙一曼等無數仁人志士為了國家和民族大義,拋頭顱灑熱血,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可歌可泣的動人篇章;在脫貧攻堅戰場上,數百萬扶貧干部傾力奉獻,苦干實干,1800多名同志將生命定格在了脫貧征程上,全力確保脫貧目標如期實現;在中印邊界,戍邊戰士誓死捍衛祖國河山,寸土不讓,譜寫了 “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的壯美篇章;在科研一線,袁隆平院士曾在耄耋之年仍躬耕田間地頭,用實際行動教導后人“做人要做一粒好種子”。清明祭英烈,就是慎終追遠,感悟精神譜系,激揚前行的力量源泉。

傳承奮進,追逐時代之光。征途漫漫,惟有奮斗。憶往昔,成千上萬英烈為了共產主義理想獻出了寶貴生命;俱往矣,革命先烈永遠是民族精神圖譜上最閃亮的坐標;看今朝,依然有許多新的“婁山關”“臘子口”需要我們去闖。我們必須要在哀思悼念中,砥礪靈魂、傳承奮進、擔當使命,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當下,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很多人在清明節堅守在防控一線,散發著凱歌以行的英風浩氣。我們要立足本職崗位,當好疫情防控“守門人”,把英烈精神轉化到工作中,落實到行動上,愛崗敬業,踔厲奮發,創造屬于自己和時代的光輝業績。

桃花紅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他們走進歷史,卻讓我們擁抱未來。面向未來,要始終深切緬懷先烈、致敬英雄、傳承精神、發揚傳統,凝聚奮進新征程的澎湃動力,努力創造無愧于先輩的新業績。

稿源:荊楚網

作者:代梅(武漢江夏區)

責編:楊虹磊

標簽: 清明追思英烈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相關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