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即時:【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視頻丨看看“武則天金簡”上那些“自造文字”

2023-02-25 19:33:02來源:光明網  

【“了不起的中國漢文字”系列——武則天金簡】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也是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其歷史悠久,內涵豐富,且與時俱進,至今仍魅力無窮。


(相關資料圖)

你知道嗎,有這樣一枚特殊的金簡,向我們講述了一段關于“自造文字”的故事。位列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院之寶”之一的武則天金簡,是國內博物館收藏中唯一一件與女皇武則天相關的可移動歷史文物,也是考古工作者認識和研究其傳奇一生的珍貴實物資料。

作為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帝, 去世前為自己立碑卻“一字不鐫”,而“武曌金簡”的發現,則是其心跡向世人的意外袒露。

武則天金簡

這枚金簡為純度96%的黃金制成,體呈豎長方形,正面鐫刻雙鉤楷書,銘文共3行63字:“上言:大周國主武曌好樂真道長生神仙,謹詣中/岳嵩高山門,投金簡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歲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謹奏。”

河南博物院首席講解員丁瑩介紹,根據內容,我們可以知道這是武則天為了祈愿所制的投龍簡。其晚年虔誠地信奉道教,希望得到上天的寬恕,于是便把祈福除罪的話語刻在金簡上,派貼身使臣胡超將金簡于特定時間從嵩山投下,希望得到神靈的庇護。

這個故事還有待我們今后進一步考證,但銘文背后,卻另有乾坤。

在武則天統治期間,除了改變了李唐很多文物典章制度外,她還自創了許多文字,并將一些原有的漢字復雜化和篆化。據史料記載,其一生先后創造了19個“自造文字”,這些“自造文字”基本是在原有文字基礎上加以改造或另行搭配。

武則天自造文字對比

“這件金簡上的六十三字銘文中就有武則天自造的五個異體字,分別為圀(國)、曌、(日)、(月)、(臣)。”丁瑩介紹道。

據專家考證,武則天把造字列為經天緯地的文化工程,通過造字宣揚她的治國方略,傳達她的對于國家、人臣、天地的思想,樹立作為人君崇高的地位。在其執政期間,字隨令行,頒布四海。然而,因其所造之字背離了中國傳統的漢字成字原則,過于艱澀難懂,所以那些字也大都在她去世后被淘汰,消失在歷史洪流中。

展出的武則天金簡

漢字是豐富的,也是有其發展規律的。作為自源文字而唯一延續發展至今的漢字,是歷史留下的具有生命力的珍貴遺產。“金簡之主”武則天的一生充滿了諸多傳奇和不解之謎,學界關于她自造文字的相關研究也仍在繼續,而這塊金簡的偶然發現,也為我們探知歷史社會打開了一個新的窗口,其背后所折射出的文化與史實,更是其無法估計的價值所在。

標簽: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

相關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