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像座城,城外的年輕人想進去。
微博近日發布一項“當代年輕人就業在關注什么”問卷數據:近萬名受訪應屆畢業生中,61.6%的人就業時會考慮網紅直播等新興職業。(7月10日中國新聞網)
【資料圖】
超六成畢業生愿意當網紅,是因為它迎合了“互聯網+”時代下年輕人的就業需求:職業靈活性帶來自由、開放的邊界感,效益性帶來名氣、財富的滿足感。再加上其背后數以億計的就業機會、緊追時代的發展前景,“人人都想當網紅”已不再流于一句夸張的玩笑話。
只不過,許多人只看到網紅光鮮亮眼的一面,卻忽視了當下網紅直播行業紅利減退和“流量至上”怪圈的另一面。
有數據顯示,以直播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主播中,95.2%月收入為5000元以下,僅0.4%主播月收入10萬元以上,存在較大“幸存者偏差”。同時,在網紅賺錢的示范效應下,過度追求網紅文化、流量效益容易導致盲目跟風、虛榮心膨脹和價值觀偏差問題,甚至會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
如果年輕人只看到了“風光賺錢”,而沒有真正的一技之長,看不透網紅“大浪淘沙”的職業特性,就很容易被同質化內容淘汰,被“流量至上”裹挾,滑向“三俗”邊緣。
當網紅難,當一名正能量的網紅,更難。“網紅不一定要技術,關鍵在于努力;網紅不一定要顏值,價值在于內容”,換言之,網紅直播是一個需要厚積薄發的行業,唯有找到自己的賽道,穩扎穩打,不被利益流量所迷惑、驅使,才能從一眾尾部主播中脫穎而出,成為“二八定律”中那些被仰望的20%,成為有作為、有擔當的優質創作者。
此外,“六成畢業生愿當網紅”一事,還側面反映出傳統職業人才飽和、就業壓力激增的情況。2022年,直播、短視頻行業直接或間接帶動的就業機會超1億個,而傳統職業“就業難”問題依然十分嚴峻。一邊是充滿競爭“內卷”的傳統職業,一邊是蘊含無限可能的新興職業,年輕人自然樂于躋身“新賽道”。
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理解,“六成畢業生愿當網紅”反映了年輕人的擇業選項和人才市場的現狀,雖難言利弊,但對未來人才政策方面不失為一項重要參考。今后,如何加速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如何規范新興行業發展,激發市場潛力,仍需深度探索。
無論是網紅主播還是其他任何新職業,于畢業生而言,都要慎重考慮,結合行業發展動向和風險,做出符合自己情況和目標的選擇,不被外界擾亂自己的計劃。同時,盡量提高自己的職業技能水平,俗話說“技多不壓身”,自身綜合素質高了、掌握的技能多了,這樣的人才在各行各業都“吃香”。(正觀評論員 韓靜)
(黃河評論信箱:zghhpl@163.com)